未來,在全社會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導向作用下,能源電力與鋼鐵、化工、交通等行業的聯系更加密切;在融合發展的趨勢下,能源電力的“行業社會化"屬性也會隨之增強。作為社會生態文明進階的基石,能源電力行業既需要以安全、綠色、經濟為前提進行全面系統優化,同時也要遵循優先性、階段性、區域性和預防性原則統籌推進。
近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電負荷冬夏“雙高峰"的特征愈加明顯,由于有效容量不足引發的用電“缺口",也從去年冬季開始在我國多地陸續出現,其中不乏新能外送大省。
從去年11月7日新能源機組實際運行情況看,全國5.3億千瓦的新能源僅有約2000萬千瓦左右的出力。盡管目前,在小范圍、低比重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中,日周期和季節性高峰時段的影響原則上不能稱之為能源電力安全風險,但隨著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的逐漸升高,發生大面積電力系統崩潰的風險概率也在增大,使短周期的風險疊加有可能醞釀成威脅能源安全的更大風險。
導電滑觸線保養
為了確保導電滑觸線正常運轉,延伸其使用壽命,在滑觸線投入運轉后,應對其進行定期檢修。
1、電刷:應根據移動用電設備使用狀況每1—3個月查看一次。要點查看集電器電刷的磨損狀況,若磨損量≥5mm時,有必要替換。查看時若發現電刷松動或產生磨損偏斜時,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2、集電器:至少每季度查看一次。要點查看(導電滑觸線)緊固件有無松動、移位及塑料件和活動件磨損狀況,查看繃簧拉力(集電器電刷與導軌的接觸壓力應堅持一定壓力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連接件:至少每年查看一次。要點查看緊固螺栓、焊縫及支撐件是否松動、銹蝕、移位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日常查看:要點查看軌跡的平直度有無明顯誤差(大于20mm)、錯位,絕緣保護件有無掉落、斷裂、破損,不銹鋼“v"型槽有無翹起;軌跡上有無異物及導電粉塵等。必要時應檢測其絕緣電阻是否符合要求
特別對行車軌跡重合度、軌距、傾斜度等誤差較大,使用頻繁、車間粉塵過大、溫度較高及有水、酸、堿、霧和室外使用的環境,有必要加強日常查看與保護。
毋庸置疑的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成為貫穿“十四五",乃至整個“雙碳"目標實踐全過程的重點任務。當前,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工作方向、主要內容已經大致清晰,關鍵在于畫好藍圖以及制定好近期的“施工方案"。
在“十四五"碳達峰的窗口期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期,應把握問題導向的原則,做好政策引導,淡化總量平衡的概念,重新考慮新體系下客觀性指標的構建。通過劃定系統關鍵要素的底線和邊界,給出規劃指標的預期性數量范圍,并根據政策框架強化具體政策的出臺和落實。
首先,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穩定供應方面,要堅持能源多元化戰略。在新型電力系統的構成中,應當是一個由可再生能源為主體,并與水電、核電、火電、儲能等多元、低碳電力供應組成的系統,其中必須要有連續出力的基荷電源做基本支撐和備用,并在源、網、荷布局多元化的儲能方式為靈活性調節需求作支撐。
因此,“十四五"時期,更應辯證地看待煤電的發展定位。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既要嚴格限制新增煤電的建設,也要充分發揮存量煤電靈活調節及主力電源作用。一方面,對于有可能導致碳排放量增加的重大工程建設,須嚴防并阻止其造成碳鎖定效應;另一方面,對于確需煤電支撐的電網區域,在滿足節能、節水、環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對接近設計壽命的電廠,開展有針對性的評估和技術改造,使其繼續發揮作用。
其次,在遵循集中與分布式并舉的發展原則下,應將智能配電網建設放到優先位置。一方面,分布式發電和微電網發展的不斷擴大更加有利于新能源的就地消納;另一方面,隨著電力供需主體的融合趨勢將更加明顯,彼時的電力系統中,源、網、荷、儲高度耦合,使智能化需求響應成為常態。與此同時,在負荷側的工業園區、社區、小型區域等用能主體的主要供能方式,將轉為基于配網形態的綜合能源服務。在“十四五"時期,既要重視大范圍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也可通過分布式微電網與骨干電網風險防范并重的格局,分散、抵御有可能出現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多重風險。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